「要想富,先修路」,這個樸素而實在的道理現如今依舊印證在許多村莊的開展進程中。
走進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昂拉鄉德吉村,這座位於黃河岸邊的村莊依托黃河沿岸和丹霞山的美景,開展旅行業得天獨厚。
2016年,德吉村經過易地扶貧搬家安頓點項目,2個鎮5個鄉的淺腦山區農牧戶251戶946人會集搬家安頓。搬入了新家,還要有可開展的工業,便捷靈通的路途交通,和逐步完善的基礎設施。
「以前咱們的村道是沙子路,條件不太好,旅行的人也不是很多,2017年修建了平坦的村莊路途,2018年鄉民們很多人都沿著村道陸續開辦了農家樂,開展村莊旅行業。」德吉村鄉民達巴說,農家樂掙得好的時分,每年能有5萬左右的收入。
據了解,德吉村配套路途是青海省僅有按照基本建造全額投資資金下達的易地扶貧搬家項目,按三級瀝青混凝土路面規範建造,全長5.9千米,總投資1050.46萬元,為當地打造全省的「自駕遊營地」示範點奠定了基礎。
此外,在開展建造中,德吉村註重路景結合,搬家住所選用獨具民族風格的藏式建築,庭院中栽植了花木、蔬菜等植株,沿黃河規劃建造了花海、沙灘、亭落,村內一切路途都打造成了生態景觀路、旅行路。
在德吉村的隔壁,依托易地搬家和路途建造的機會,拓荒開展的新局面,尖紮縣尖紮灘鄉來玉村也在做這樣的嘗試。
2018年12月,來玉村99戶380人會集搬家安頓到新村,在開展村莊旅行的路上,來玉村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021年,來玉村被評為省級村莊復興試點村;2022年入選我國美麗休閑村莊,評為農家樂特征村;2023年確定為東西部協作試點村。
此外,來玉村積極創新探究易地扶貧搬家與村莊復興戰略、新能源利用、文明旅行相結合的新路子,把來玉村打造成為「黃河民宿第一村」,從而形成了「多業共生、多輪驅動」後續五大特征工業,即民宿工業、旅行業、光伏工業、采摘業和服裝加工工業。
「以前的來玉村,交通和吃水都很難,搬到新村之後,咱們打造創辦了來玉村達格瑪寶服裝廠,20多位婦女在家門口完成了工作。」據來玉村第一書記青措介紹,經過製作校服和民族服飾,服裝廠員工月收入約3000元,本年已經完成了1000多件校服訂單。
「交通作為支撐,豐富了旅行的內涵,激發出旅行交通融合開展的新趨勢與新模式。」據尖紮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韓世芬介紹,近年來,尖紮縣交通運輸系統不斷完善,交通運輸與旅行融合開展已經成為旅行業轉型開展的新趨勢。